当前位置:

暗房显影:从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悲鸣中淬炼检察人的正义之光

发布时间:2025-09-01

光影流转,历史无声却振聋发聩。组织观看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,不仅是对民族苦难的沉痛回望,更是对检察使命的深刻叩问。影片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,将镜头聚焦于一家小小照相馆内普通人的生死抉择,在日军暴行的血色炼狱中,一卷卷冰冷的底片,竟成了刺破谎言、捍卫真相的唯一火种。这让我们检察人在悲愤之余,从中汲取了沉甸甸的精神力量和工作启示。

一、守护证据:穿透迷雾,捍卫不容篡改的真相

影片的核心冲突,围绕着一批记录日军“亲善”假象与屠杀暴行的底片展开。阿昌、老金、林毓秀等人,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,以生命为代价冲洗、藏匿、传递这些“不许可”的影像。这绝非简单的胶片,而是凝固的暴行、泣血的证词。他们的壮举,深刻诠释了证据在揭露罪恶、还原真相中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。这直击检察工作的灵魂深处。影片中日军极力掩盖真相、销毁证据的行径,与现实中犯罪分子隐匿、伪造、毁灭证据的行为何其相似?它警示我们:

证据意识必须融入血脉: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的客观性、关联性、合法性。在案件办理中,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发现、固定、审查、运用证据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。

调查核实需穿透迷雾:面对复杂的案件,我们要有老金在暗房中“显影”真相的耐心与智慧,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,勇于排除干扰,穿透表象的迷雾,让证据链完整、清晰、牢固,让真相大白于天下。

守护历史与守护当下:影片中底片最终成为审判战犯的“第一号证据”,彰显了证据在历史审判中的力量。今天,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,都是在书写当下的历史。守护好今天的证据,就是在守护今天的正义,也是在为未来的历史负责。

二、坚守正义:不畏强权,挺起法治的脊梁

照相馆内的众生相,从最初的恐惧、苟且,到最终以不同方式奋起抗争,其核心驱动力是对正义的捍卫。巡警宋存义为弟复仇的决绝,翻译官王广海良知的最终觉醒,老金牺牲前“大好河山,寸土不让”的呐喊,都昭示着对正义的坚守是人类尊严的最后防线。守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。它启示我们:

必须具有直面黑暗的勇气:检察工作时常要面对违法犯罪、社会不公甚至权力滥用。我们要学习影片中普通人面对暴虐时的非凡勇气,在履职中敢于监督、善于监督,坚决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、人民权益的行为作斗争,不惧压力,不徇私情。

必须秉持司法为民的情怀:影片中受难的是千千万万如阿昌、老金一样的普通百姓。检察工作同样根植于人民。要时刻牢记“人民检察为人民”,在办案中倾听群众呼声,关注民生疾苦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
必须维护法治的尊严:日军的暴行是对人类文明和法治的彻底践踏。我们身处法治时代,更要成为法治精神的坚定维护者。要严格依法办事,确保法律正确实施,通过公正司法,维护法律权威,让法治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,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。

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暗房里,红光映照的是血泪与抗争;而我们检察工作的“暗房”,是用法律和证据去显影真相、守护正义。让我们从这部震撼心灵的电影中,铭记历史教训,以更加坚定的信念、更加饱满的热情守护法治蓝天,让检察徽章在新时代的光辉下,闪耀出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人民的璀璨光芒!


(作者:沙高洁)